2010/09/05

從居屋看兩代價值觀

版面/版頁: 大公評論(一)/A18 大公報日期: 2010-08-28
作者: 馬億洋


「八十後」成長的時期,香港回歸中國已成定局, 「八十後」將香港視為自己的家園,看見自己家園的問題越來越多, 「八十後」不得不抗爭,故要求有一幢自己物業的心顯得更為迫切。然而,香港要達致真正的幸福,必須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共同埋怨。

上一代與「八十後」分別代表着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上一代普遍認為「你不開心,就只得怪自己」,不少「八十後」卻認為「我不開心,應該怪政府」。但「八十後」是香港的未來所繫,其價值觀將直接影響香港的未來,這種價值觀對於香港而言是健康的嗎?

「能令我極眷戀的家有嗎?」「沒有!沒有!沒有!」香港的這些「八十後」會這麼回答。這段歌詞節錄自本地歌手泳兒的作品,題為《送我一個家》。「八十後」聽到這個歌名,想必非常認同,「對啊!特區政府,請送我一個家!」

兩代價值觀不同

可是,上一代聽到這種論調,就會群起而攻之。在一個以市民置業問題為主題的研討會中,我親眼見證一位「六十後」仁兄「中氣十足」地指責「八十後」: 「我當年先住徙置區,然後住公屋,辛勤工作先至儲到一筆錢購買私樓;你哋點解要偷步?做乜要偷步?」

人人都希望有一個安穩的家,但是對於如何達到這個理想,上一代和「八十後」卻有不小的分歧。前者認為要自置物業,應該靠「自食其力在發力」(《Victory》李克勤唱,陳少琪詞);後者認為政府應該「請送我一個家」(《送我一個家》),如果不復建居屋,代表政府沒有盡其責任。

在呂大樂教授所著的《四代香港人》中,將「戰後嬰兒」一代描述為「真心相信(甚至擁戴)競爭」的一代,他們認為競爭是一種意識形態,「勝者覺得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憑個人實力和努力所爭取到手,都是應得的……優勝劣敗,誰都沒有欠了誰」,就算連競爭中的失敗者,也「覺得競爭乃天經地義」。這是因為在戰後嬰兒出生時,香港人崇尚大家庭觀念,一家七八九十口絕不為奇,加上當時社會經濟資源比較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亦比較少;因此,戰後嬰兒一代除了要與家庭內的兄弟姊妹爭,還要與社會上其他人競爭,當然視競爭為「皇道」。

相反,到了「八十後」這一代,家庭「體積」變得越來越小,與「八十後」一代競爭的人大大減少,香港社會亦漸漸富裕起來,社會提供予「八十後」的機會比上一代的多得多。例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可以讀大學的人只佔百分之三,現在卻有百分之十八,政府、企業中高職位也在增多。在香港「八十後」這一代,競爭的人減少,競爭的激烈程度亦減少,因此造成「八十後」未必將競爭視為核心要務。

上一代努力競爭

除了經濟因素,對於香港的看法,亦造成上一代與「八十後」之間意識形態的差異。上一代成長的時候,香港仍是經歷着英國的殖民管治,對他們來說,香港並不是「我們」的地方,而是「英國人」的地方,香港人無論多麼努力亦不能當家作主,再加上他們親眼見證着八十年代的移民潮,在在反映着香港只是一個棲身之所、而不是家園,因此對於香港的歸屬感是比較弱的(當然上一代中也有將香港視為真正家園的人)。

反之, 「八十後」成長的時期,香港回歸中國已成定局,香港人終於可以當家作主,加上「八十後」在香港土生土長,對於移民潮又未有非常深刻的體會,自然將香港視為自己的家園。因此,看見自己家園的問題越來越多,例如貧富懸殊、司法不公、遺棄集體回憶等, 「八十後」認為不得不出來抗爭。

上一代崇尚競爭,因此即使未能自置物業,他們也會視之為優勝劣敗的結果、怨不得人,加上他們對於香港的歸屬感沒有「八十後」般強,即使沒有物業也沒有所謂。

「八十後」就不同了,由於成長時期盡享優渥,比起上一代沒那麼樂意競爭,沒有自置居所就要政府給予;他們既然將香港視為自己的家園,在這個家園內安安穩穩地生活,是順理成章的事,故要求有一幢自己物業的心顯得更為迫切。

新一代太多埋怨

「八十後」這種價值觀對於香港而言是健康的嗎?

先讓我們來審視一下香港未來的形勢。知識經濟是未來的大趨勢,知識經濟講求的是科技的開發,而且「變幻原是永恆」,所有人、企業、經濟體、政府全部都要不斷迅速創新,才不至於被淘汰。

香港是一個細小的經濟體,一年的GDP 只有2100 億美元,美國每年的科研投入已達3600 億美元,科技發展水平及速度必然高於香港;加上知識經濟底下,知識的複製容易,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可以迅速提升知識水平,其低廉的投資成本亦吸引不少企業。換言之,香港如果要在知識經濟的洪流底下繼續保持優勢,必須面對「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情況,我們必須靠力爭上游才能獲勝。

在剛才提及過的研討會上,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先生一席話的確發人深省: 「資本主義社會就是要求向個人問責,但香港社會越來越變得向政府問責;想獲得幸福,必須靠個人努力,要靠政府才能得到幸福,那不是真正的幸福。」政府的確有責任向最弱勢的社群提供福利,卻沒有責任為所有人的訴求「埋單」,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香港要達致真正的幸福,必須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共同埋怨。

「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是由「五十後」到「八十後」都耳熟能詳的歌詞,上一代憑着「獅子山下精神」、用艱辛努力才能構築起紫荊花的光輝。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香港雖云「東方之珠」,卻未必受到太陽永遠的眷顧,要保持我們的璀璨光輝,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自食其力、創造奇蹟。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