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6

80後置業問題 不應轉嫁政府

置業家居 032, 樓市講場, 洪龍荃(Larry) 香港中文大學英文學系3年級學生

猶記得第三代香港人,亦即是如我父母一輩,大都是依靠買樓賺到第一桶金。我的父母於90年左右首次買樓,當時一個700呎市區單位只售$70萬,惟樓按息率非常高,動輒達10厘以上,這是因為當時香港的通脹水平遠較現時高,可幸的是香港人的工資增幅亦高,導致最後實質收入(Real Income)均有持續增長。這個單位於97年前後升值至$360萬,縱使父母並沒有在樓市高位將單位易手,回報也能以倍數計算。




  但到了我們這些第四代香港人,或稱「80後」,雖然現時按揭息率奇低,但是樓價卻並不便宜,身邊很多學兄學姊均指他們工作穩定,不是沒有供款能力,而是沒有足夠的首期;他們如果要急着買樓的話,大部分人均要依靠父母、長輩的「仗義相助」,才能籌集足夠的首期。



  這幾個月來,我們不時在報章上看到部分「80後」控訴樓價太高,政府應該復建居屋,增加土地供應等等。在此,我並不希望把討論的側重點放在樓價是否太高上,而是希望把重點放在年輕人的心態上。現時,不少年輕人頗為冒進,期望畢業後在工作上如坐「穿梭機」般扶搖直上,在30歲前成為「有車」、「有樓」一族。他們這些願望很容易落空,因為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如果你想比別人更快升職、更快加薪,你必定要付出更大的精神及時間。事業是需要時間去經營,並不能祈求在短時間內便能獲得成功。



腳踏實地 努力儲首期



  事實上,年輕人也不應太急進,奢望自己能夠在畢業後數年成為業主,這些想法並不切合實際。上一代大都也是經過勤勞工作,省儉的儲蓄,才能夠成為業主,試問我們又怎能夠隨便將問題轉嫁給政府呢?高樓價並不是我們這一代才遇到的問題,而是一直困擾着不同年代的香港人。樓價絕對需要政府去正視,而同時間年輕人也應該腳踏實地,用自己雙手去打拼,闖出自己的天地。



  hunglungchuen@gmail.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